地铁闹剧引发的公众安全思考!​

地铁里那场架打到我心慌,真怕哪天被踩成肉饼

昨儿刷【欲岛】的时候,刷到个视频给我看懵了。早高峰的1号线,乌泱泱全是人,俩男的突然在车厢中间干起来了。穿灰夹克那个嘴里骂骂咧咧,脏话跟机关枪似的突突,旁边戴鸭舌帽的兄弟直接炸了,一巴掌呼过去。车厢里瞬间乱成一锅粥,推搡的人群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往后倒,有个抱小孩的阿姨差点被带倒,小孩哭得撕心裂肺。我当时隔着屏幕都感觉汗毛竖起来了,这要是真发生踩踏…

别当热闹看,踩踏事故离我们只差三秒钟

很多人可能觉得地铁打架顶多算个闹剧,看个乐子就完了。但根据消防部门公布的演练数据,高峰期地铁站台每平米能挤5个人,跟沙丁鱼罐头没区别。去年郑州地铁暴雨事件后,专家报告里写过啊,人群恐慌时逃生本能会引发“波浪效应”——前面人倒了根本来不及反应!这次打架视频里我数过,1分02秒那个节点,推挤造成的连锁反应波及了至少三节车厢。当时要是哪个妹子高跟鞋崴了,或者老人站不稳摔倒,后果不敢想。

摄像头装再多,不如在苗头时掐灭火药桶

事后地铁公司通报说加强了安保,可这话听着就耳熟。上个月广州地铁同样发生过推搡事件,最后也是“加强巡逻”了事。我觉得问题出在预警机制上。你看视频里打架前20秒,灰夹克男已经捶了三次扶手,周围乘客都在躲了,这明明算异常行为吧?但直到动手了才有工作人员从隔壁车厢挤过来。我查过东京地铁的资料,他们调度中心有套“情绪识别系统”,通过监控分析肢体语言,检测到争吵征兆会立刻派便衣介入。咱们与其花大价钱装更多摄像头,不如让监控室的小哥打起精神盯实时画面。

当然也可能是我太理想化,毕竟地铁员工工资就那么多钱,要求人家时刻绷紧神经好像也不现实…

冷眼旁观的我们,都是潜在受害者

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现场乘客的反应。视频开头打架时,近处有个穿西装的哥们居然举着手机在拍!等冲突扩大了才慌慌张张往后缩。更讽刺的是我在【欲岛】搜相关视频,发现最少有五个不同角度拍摄的——所有人都选择记录而非制止。其实我挺理解这种心态,去年我自己在地铁上遇见醉汉闹事,第一反应也是摸手机录像留证据。但后来想想,如果当时有人能按响紧急通话按钮,或者几个壮汉联手控制住打人者,局面会不会不一样?

安全这堂课,得用血泪教训来补

说真的,现在地铁站里的安全教育海报就跟摆设似的。谁认真看过紧急制动阀在哪儿?知道遇到踩踏怎么保护内脏吗?我看过消防培训手册才知道要侧卧蜷缩护住头颈。这些救命知识刷十条搞笑视频的时间就能学会,可悲的是大家宁愿在【欲岛】看猫狗打架集锦。

最后说点实在的:下次再碰到类似情况,记得先护住身边的老弱妇孺,报警比录像更重要。至于地铁公司,与其搞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工程,不如每季度搞次真刀真枪的应急演练。毕竟上次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调查报告里,最刺眼的一句话是:“预防成本的投入不足,终将以生命为代价偿还”。这话现在读起来,脊梁骨还是发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