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女靠在跑车引擎盖上,我们就挪不开眼?解密男同胞的“汽车测评”魔咒
说真的,哥们儿,你刷手机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?本来就想查查新款SUV的油耗数据,手指头一划拉,嚯!屏幕里突然蹦出个长发大美女,穿着高跟鞋优雅地拉开一辆轿跑车门,笑得那叫一个甜。鬼使神差地,你手指就停住了。明明知道这大概率是“标题党”,心里还嘀咕“又是这套路”,可眼睛它不听使唤啊!这车到底几个缸?百公里加速几秒?重要吗?反正这五分钟你是搭进去了…… 咱今天不装大尾巴狼,就唠唠这现象背后的门道,为啥咱大老爷们儿,就吃这套?
本能驱动:眼睛比脑子快,这“视觉陷阱”老祖宗就刻咱DNA里了
别急着否认,咱得承认,雄性生物那点“爱美之心”从山顶洞人那会儿就开始了。美女车评?这组合简直就是给大脑“短路”设计的!美女代表“吸引力”,高级轿车象征“资源与地位”,两样顶级刺激源搁一块儿,你大脑里的“快进按钮”咣当就被按下了。这玩意儿科学上叫啥?多巴胺懂吧!就跟看见猎物、发现新领地似的,本能兴奋劲儿上来了,理性?靠边站会儿。
尤其是现在这信息爆炸时代,注意力跟金子一样贵。一堆枯燥的参数表格、发动机舱特写视频,跟一个活色生香的大美女亲自给你展示车机系统哪个更抓眼球?答案用脚指头想都知道。这招为啥屡试不爽?因为它直接绕开了你费劲巴拉的分析区,直捣黄龙,戳中本能。你还没反应过来呢,眼珠子已经粘屏幕上了,心里那点“我就看看不干嘛”的小借口,自己都信了。
谁说美女测评没干货?“信任感”这玩意儿,长得好看就是加分项!
先别喷!我懂你想说啥,“花瓶嘛,懂个锤子汽车”。但哥们儿,现实往往更微妙。很多做得成功的美女车评人,人家可不是纯靠脸(当然脸是敲门砖),关键是在“亲和力”和“信任感”这块儿,拿捏得死死的。
你想啊,传统车评大佬,技术流,满嘴涡轮增压、麦弗逊悬架,听着专业是专业,可也容易让人犯困,感觉离咱普通车主有点远。但一个漂亮妹子(或帅气小哥),用你听得懂的大白话,坐在驾驶位上跟你唠:“姐开这车送孩子上学,堵车时这自动跟车功能可省心了,都不用老踩刹车,就是方向盘有点轻,女孩子开久了手不酸。” 啧,这感觉是不是立马不一样了?她描述的痛点(堵车、方向盘手感)、使用场景(接送孩子),都是咱日常经历的!这种“接地气”的代入感,加上赏心悦目的形象,天然就拉近了距离,让你觉得“她跟我是一伙儿的”,说的话,可信度蹭蹭涨。
而且,美女(帅哥)本身也是一种“质量背书”。潜意识里会觉得:厂家能把这么贵的车交给这么精致的人测评,说明对这车有信心?或者这车得配得上人家这形象吧?这种联想,虽然没啥逻辑,但贼管用。最近我在【欲岛】上就刷到不少这类车评,风格各异,有的主打技术流美女,有的就是邻家小妹体验,共同点是看着不累,信息也到位,不知不觉就看完了。
精准狙击:车企和平台门儿清,知道咱就好这口
你以为那些汽车品牌市场部的老狐狸们不懂?他们可太懂了!目标用户画像画得比咱自拍还清楚。主力购车决策人群是谁?大部分家庭还是男同胞说了算,或者至少是重要意见领袖。投其所好,天经地义。
所以你看,车企拍官方广告,模特必须养眼,场景必须高大上。到了新媒体传播这块儿,找KOL合作,形象气质绝对是重要考量指标。美女(或型男)+ 香车,这组合拳打的就是眼球经济和情感共鸣。平台算法更是人精,你多看几个美女车评,它立马心领神会,源源不断地给你推类似内容,把你“伺候”得舒舒服服,黏在APP上舍不得走。你在【欲岛】或者其他地方看到的那些火爆车评,背后都是精准的流量生意经。
聊到最后:这“套路”会消失吗?咱该怎么聪明看?
说实话,只要男同胞们这点“爱美之心”还在,只要注意力经济还是王道,美女车评这形式,估计还得火一阵子。指望它消失?不现实。
但咱可以学着当个聪明观众不是?首先,**“爽”可以,别丢了主心骨。**车终究是拿来开的,不是用来看模特的。美女讲得再生动,底盘调教好不好、双离合顿挫不顿挫、后排座椅长途坐着腰疼不疼?这些硬核问题,该查专业资料还得查,该去试驾还得亲自踩两脚油门。别让荷尔蒙替你的钱包和屁股做决定!
其次,**发现“宝藏”测评人。**现在也有不少既有颜值又有真材实料的车评人,看美女(帅哥)的同时,也能收获干货。多关注那些能讲清楚技术点、不回避缺点、分享真实用车体验的创作者。
最后,**善用平台,别被平台“用”了。**像【欲岛】这类大平台,内容海量,既有养眼的,也有硬核的。关键看你怎么搜、怎么选。别光等着算法投喂,主动去搜索关键词,比较不同风格测评,综合判断。把平台当工具,而不是让算法牵着鼻子走。
说到底,爱看美女(帅哥)测评车,没啥丢人的,人性使然。咱大大方方承认这份“眼缘”,但心里得时刻绷根弦儿:车,才是主角。别让那漂亮的方向盘套,晃花了眼,忘了自己真正需要啥。下次刷到养眼车评,乐呵呵看完,该查的资料、该试的车,一个步骤也别省,这才是个明白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