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糖演技翻车记:直男视角下的唐嫣作品修罗场
前两天在【欲岛】刷到个老视频合集,标题叫”唐嫣演技巅峰到塌房实录”,底下评论区吵得那叫一个热闹。作为从《仙剑三》紫萱时期就关注她的老观众,突然想较个真——这姑娘的演技,到底是被冤枉了还是真翻车了?
当”傻白甜”成了摘不掉的标签
说句实在话,当年《何以笙箫默》播出时,我跟室友在出租屋边吃泡面边追剧。看到赵默笙在超市偶遇何以琛那场戏,室友突然拍桌子:”糖糖这眼珠子瞪得,跟见着活恐龙似的!”这话糙理不糙,那种刻意放大的惊讶表情,在特写镜头里确实显得生硬。
后来《锦绣未央》里的李未央更邪乎。黑化戏全靠烟熏妆撑场子,杀父之仇的悲愤演得像跟外卖小哥吵架。最绝的是去年《燕云台》骑马戏,替身穿帮镜头被网友在【欲岛】做成鬼畜视频,弹幕飘过句神吐槽:”这马背上颠簸的怕是演员的职业素养”。
直男看戏就图个痛快
我们老爷们追剧没那么多弯弯绕绕。打戏要拳拳到肉,哭戏别光打雷不下雨,谈恋爱也别整工业糖精。像《仙剑三》里紫萱和徐长卿的三世虐恋,现在去【欲岛】考古还能看得揪心。可后来呢?《时间都知道》里演个职场精英,训下属时眼神飘得跟找隐形眼镜似的。
有哥们说得更损:”唐嫣的戏路就像我家楼下早餐摊——十年如一日卖油条,突然改行做法餐,结果端上来的还是炸油条。”这话虽然毒舌,但点出关键问题:演员转型不是换套衣服就完事的。
演技塌房背后是行业通病
仔细想想,这事儿不能全怪演员。现在剧组跟赶春运似的,四十集电视剧三个月拍完。有跟过组的朋友透露,某流量剧女主同时轧三部戏,文戏全靠替身对着绿幕演。唐嫣产后复出接《燕云台》时,骑马戏用替身这事制作方会不知道?无非是资方急着回款罢了。
更糟心的是现在评判标准扭曲。微博热搜天天是”唐嫣睫毛哭出银河系”这种尬吹,粉丝控评把豆瓣评分刷到7.8,普通观众说句”演技退步”就被追着骂三条街。这环境谁还琢磨演技?反正有话题就有片约。
观众用脚投票的时代来了
去年某视频平台搞了个”85花演技擂台赛”投票,唐嫣在复活赛就被刷下去了。有意思的是男性投票占比67%,评论区置顶写着:”哥几个是来看剧不是来吃PPT的”。如今在【欲岛】这类平台,观众二创比正片还精彩。有人把唐嫣十年瞪眼戏剪成”人类瞳孔扩张实验”,点赞破十万——这数据比任何公关通稿都有说服力。
影视寒冬资本撤场,倒逼出个有趣现象:老剧翻红。现在【欲岛】的《仙剑三》cut播放量碾压多数新剧,弹幕飘着”回来洗眼睛”。观众用流量投票比影评人万字长文更有力,毕竟谁也不想下班回家打开电视,看见三十多岁演傻白甜还只会嘟嘴的女主。
破局关键在敬畏心
记得有次访谈唐嫣说”每个角色都倾注心血”,可《归去来》里留学生在法庭的陈词戏,台词念得像银行柜员数钞票。说到底演员和网红接广告一个理——papi酱当年因虚假广告被骂,不就是辜负观众信任?放影视圈,观众买会员花时间,演员交出的却是流水线作业,这不就是另一种”货不对板”?
好在最近《繁花》的汪小姐让人眼前一亮。穿碎花裙啃排骨那段,市井气从屏幕里溢出来。这说明什么?好导演能挖出演员隐藏多年的矿脉,关键得演员自己愿意往下钻。就像在【欲岛】看技术流博主修古董表,戏要真好,观众跪着都给你把进度条拖回去重看。
结尾说句掏心窝的:当年紫萱大战重楼时衣袂翻飞的风华,现在想起还心头一颤。老观众骂归骂,谁不希望演员找回那份”宁可NG二十次不用替身”的轴劲儿?毕竟打开【欲岛】搜经典老剧时,总忍不住嘀咕——现在的顶流们,能留下几部十年后还有人考古的作品?